海洋资源匮乏,未来不再年年有鱼!?

发布时间: 2/17/2012

根据渔业署在 2011 年黑鲔鱼季之后的统计,黑鲔鱼捕获量又创历年新低。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表示:「过去我们以为黑鲔鱼不会枯竭,实际上牠们无法承受人类的大量捕捉。」因此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。

其实不只在台湾,全球的渔业资源统计数字皆持续下滑,而造成海洋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在于:

一、过度捕捞。工业化后渔船吨数增大、可以航行更远,且捕鱼技术更好,使得鱼类无处可逃,导致海洋的大型鱼类几乎绝种。

二、混货问题。有些捕鱼方法,容易抓到不是渔民想要的猎物,例如捕捞虾子的拖网,很容易造成海龟意外溺毙;或是捕鲨鱼的延绳钓渔法,容易造成海鸟抢食钩饵而大量死亡;另外,使用大型围网捕抓鲔鱼时,也可能误捕海豚,使大量海豚丧命 (可以参考这段影片) 。先一网打尽之后,再舍弃那些无用的鱼类,不但浪费资源,更造成海洋生态灭绝。

最近有消息指出,未来政府将调降对渔船用油的补助,此举当然引起渔民的反抗,认为如今国际油价攀升,海洋渔获量又减少,政府若再降低补助,无疑是让渔民的处境雪上加霜;然而环团认为,渔获量减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过去我们几乎无限制的猎捕。

联合国农粮组织指出,过去 50 年,全球具经济价值的鱼种 80% 已过度开发。同时,每年全球鲔鱼消费量达 240万公吨,超出科学家所建议可永续发展渔获量的 8.7倍;以供应全球六成以上鲔鱼来源的中西太平洋为例,大目鲔、黄鳍鲔与长鳍鲔都在去年被世界自然保育联盟 (IUCN)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中。台湾与日本、南韩、美国同为实力坚强的渔捞强权,且我们的远洋船队在中西太平洋为数最多,若台湾再不重视保育计划,将可能成为海洋生态灭绝最大的元凶。

永续渔业的真正意义,不在于眼前的经济效益,有专家就曾指出,类似黑鲔鱼季、曼波鱼季的活动,只是表现出一种嗜吃的行为,并不能代表高雅的饮食文化。台湾要洗刷「只有海鲜文化」的污名,不如向达悟族学习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,采取「限鱼、限方法、限时间」的捕捞原则。

渔民确实需要仰赖渔获维生,但我们必须明白,即使台湾是一个海岛,海中生物也并非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。若不适当规范,让海洋生态有喘息的机会,未来即使有再好的渔船、再先进的技术,恐怕也是一鱼难求。

加入《NaturalNews 脸书》周一到周五把推荐优质健康文章送给你,让你打开FB就不错过。

加入《NaturalNews 噗浪》健康小帮手与你分享与讨论每日最新健康大小信息。

参考数据
http://tinyurl.com/7oo5y5z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2/new/jan/18/today-o8.htm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2/new/jan/12/today-life10.htm

有意见或建议吗? 分享建议或意见...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